□ 鐘小琴
五月的陽光傾瀉在梓潼縣仁和鎮(zhèn)檬椏村,我遇見楊大伯一家時(shí),他們正忙著在小院壩晾曬菜籽。兒媳手持荊竹扎成的掃把清掃著地面,兒子搭把手遞工具,七八歲的小孫子蹦跳著喊:“我要滾曬席!”這里的斑竹、慈竹、荊竹隨處可見,其中最纖細(xì)的荊竹,不過丈余長(zhǎng)、指節(jié)粗,既能扎成趁手的掃把,也是種四季豆、豇豆搭架的好材料。
楊大伯要取下橫梁上的曬席,兒子忙上前:“我來!”老人擺擺手:“你倆先收拾油菜稈,完了去搭菜架。”只見他踩著梯子取下卷好的曬席,抖開纏繞的火麻繩,輕輕一推,竹席便在院壩里鋪展開來。小孫子急著要滾席,楊大伯笑著阻攔:“莫急!”他先在四角壓上鵝卵石,又牽來水管將曬席沖刷干凈,楊大媽順著水流方向,用竹掃把細(xì)細(xì)掃過每一寸席面。
烈日下,曬席很快干透。小孫子歡呼著在席上翻滾,這在仁和有個(gè)好寓意:一是盼來年莊稼豐收,二是借孩子的天真,傳承祖輩的勤勞,寄望未來一片坦途。那邊,兒子、兒媳已將油菜稈捆扎整齊,靠墻立成一排。雖說搭菜架尚早,楊大伯卻說道:“我家絲瓜藤都長(zhǎng)一尺多了!”
待黑色的菜籽一筐筐傾灑在席上,老兩口便開始忙碌。楊大伯握木筢,楊大媽持竹筢,將小山似的菜籽堆慢慢筢開。圓滾滾的菜籽在席上歡騰滾動(dòng),仿佛在慶祝成熟;即便主人家歇腳時(shí),它們?nèi)宰灶欁缘貙ふ谊柟?,油亮的黑色外殼泛著光澤,像極了顆顆黑珍珠,沉甸甸地?cái)傇谙妗?/p>
閑聊間,楊大伯擦著汗說:“今年種了六畝油菜,收了兩畝。家里還有玉米、沃柑,再過倆月,蔬菜就能換錢咯!”他的青布汗衫早已濕透,眼角卻堆滿笑意。
臨別時(shí),我輕聲問:“大伯,能送我顆菜籽嗎?”他爽朗大笑:“隨便拿!”我卻只捻起一顆,鄭重夾進(jìn)書頁。筆記本上,我寫下:“這粒菜籽里,藏著莊戶人家世代傳承的勤勞與質(zhì)樸,值得我永遠(yuǎn)銘記、學(xué)習(xí)。”
歸途上,白云悠悠飄在藍(lán)天。回望小院,楊大伯一家仍在烈日下翻動(dòng)著“黑珍珠”,他們的身影,與這片土地上的每一粒種子,都在訴說著耕耘與希望的故事。
編輯:郭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