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首次“中國好人榜”發(fā)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6月24日在河南省安陽市紅旗渠紀念館舉辦。經各地推薦、網友評議和專家評審等環(huán)節(jié),共有152人(組)助人為樂、見義勇為、誠實守信、敬業(yè)奉獻、孝老愛親身邊好人光榮上榜。
此次,四川共有4人榮登“中國好人榜”。其中,來自綿陽的羅春平入選。
【助人為樂】
騰訊未成年人保護營地教育負責人 馬瀅(成都市)
長期專注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和家庭網絡素養(yǎng)教育的馬瀅,多年來走進社區(qū)、學校幫助家長解決實際難題,個人累計提供超3000小時公益輔導。她推動建立“營營老師”志愿者服務體系,傳播健康用網知識,目前已覆蓋全國40個城市,累計幫助超10萬個家庭。她帶頭研發(fā)家庭教育AI咨詢平臺,為家長提供網絡管理、親子溝通、習慣養(yǎng)成、心理健康等指導,通過輕松易學模式,幫助家長緩解焦慮,促進建立和諧親子及家庭關系。
【敬業(yè)奉獻】
四川省犍為第一中學體育教師、曲棍球隊教練 陳霞(樂山市)
從四川省女子曲棍球隊退役后的陳霞便從事曲棍球教學。19年來,她幾乎沒有周末,放學后、節(jié)假日,即便懷孕及父親患病期間,也堅持帶隊訓練。她創(chuàng)新訓練管理模式,將文化課程同曲棍球訓練掛鉤,提出基礎性、科學性、規(guī)范性和趣味性“四性”訓練要求,先后為國家女子曲棍球隊輸送7名隊員,國青隊8名隊員,國少隊8名隊員,四川省隊14名隊員。
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管理局科研與國際合作科科長 羅春平(綿陽市)
2001年,退伍返鄉(xiāng)的羅春平成為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的一名巡護員。23年來,他始終奮戰(zhàn)在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最前線,每年野外工作超過320天,累計巡護里程達4萬余公里。他用腳丈量王朗的每一寸土地,日夜追蹤大熊貓足跡,在岷山區(qū)域首次監(jiān)測到雪豹影像,并先后參與北京大學、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項目40余個、更新物種信息70余種,被科研工作者親切稱為王朗“行走的百科全書”。
【孝老愛親】
宜賓市珙縣曹營鎮(zhèn)鹿鳴村居民 袁懷玉(宜賓市)
1993年,袁懷玉嫁到鹿鳴村,先后生下了兩個孩子,生活簡單而寧靜。六年后小叔子意外去世,弟媳離家出走,她毅然收養(yǎng)了年幼的侄兒、侄女。2009年,面對丈夫病逝、婆婆癱瘓,她拒絕改嫁,獨自挑起了家庭重擔,起早貪黑、省吃儉用,一邊務農一邊照顧婆婆和四個孩子。在當地部門的關心幫扶下,她以承包土地、飼養(yǎng)家畜,就近打零工等方式掙錢養(yǎng)家,為婆婆養(yǎng)老送終,撫養(yǎng)四個孩子成人成家、參軍立業(yè)。二十余年來,袁懷玉用行動生動詮釋了孝老愛親美德。
近年來,四川省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,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,持續(xù)深化文明培育,積極開展道德模范、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選樹活動,推動在全社會形成見賢思齊、爭當先進的生動局面。截至目前,四川省共選樹“四川好人”3548人(組),“中國好人”604人(組)。
編輯:譚鵬